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工作动态 >> 地方动态
地方动态

一封求助信引来七方关注

抓饭直播门户网站 www.gjxfj.gov.cn日期: 2020-08-03 来源: 北京日报

【字体:   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】

① 楼前的21级台阶,让邹老伯的出行越发困难

② 协调会开到邹老伯家门前,老人连说感谢

③ 90岁的邹老伯伏案写下求助信

位于东城区蒋宅口附近的青年湖北里 7 号楼,北侧是柳荫公园,南侧是青年湖公园。这一南一北两个公园都近在咫尺,可住在 7 号楼的邹老爷子无论想去哪个公园,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儿。在缺乏无障碍设施的情况下,家门前的 21 级台阶让这位 90 岁高龄的老人犯了难。7 月 20 日,邹老爷子提笔写下一封求助信。29 日,这封信寄到了东城区信访办,老人反映的出门难的情况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。

第二天上午,在东城区信访办的召集下,东城区残联、东城区住建委、东城区规自委、属地街道、社区、居民楼产权单位等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悉数到场,把协调会开到了邹老爷子家门前,各方纷纷为老人出行提出合理化建议,同时表态,既然来了,不只是解决一位老人出行的难题,还要想更多的办法,让楼里其他的居民不再为出行犯难。

下楼困难

老人提笔写下求助信

邹老爷子家住 7 号楼二层,由于这栋居民楼的特殊结构,一层为底商,二层以上才是住宅。老人虽然年事已高,但身子骨还算硬朗,靠着拐棍能慢慢行走。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,在邹老爷子家里,靠墙根儿一共摆放着 3 根拐棍。一位老人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拐棍呢?原来,就是为了 “对付” 家门前的高台阶。老人换了几次,才找到了一根最顺手的,能让他下楼不那么吃力。

“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。可能用不了多久,我就真的出不去了,门前的这些台阶我是真的爬不动了。” 老人告诉记者,他入住青年湖北里 7 号楼已经 31 年,原先这栋楼是东城区副食品公司的宿舍楼,左邻右舍都是同事,多数人和他年龄相仿,入住的时候都还没有退休,那时候没有人会考虑今后的出行难题。而现在,这个问题越来越凸显了。

和老人聊了大约一盏茶的工夫,老人拿出了一封书信,这是一封求助信,信上简要说明了目前的困难,老人说这封信要寄到东城区信访办,希望通过这一途径能够解决出行难题。

展开行动

协调会开到老人家门口

7 月 29 日,东城区信访办接到老人的求助信后高度重视,立即行动起来,召集各相关部门,第二天就把协调会直接开到了邹老爷子的家门口。老人打开家门望着众人,直说:“大热的天,这么多人来帮我解决问题,真是太谢谢大家了!”

7 月 30 日上午 9 点半,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新建路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里,东城区信访办副主任邵爱秀召集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集合。“大家都到齐了吧,咱们到现场看一看,各方就各自的职能先提一提建议,看怎么能帮老人解决问题。” 邵爱秀望着眼前众人,在座的包括东城区残联、东城区住建委、东城区规自委的工作人员,还有属地街道、社区及产权单位的工作人员。

众人在社区居委会集结后,直奔青年湖北里 7 号楼。“老爷子家在二层,却又是住宅区域的最底层,楼前还有很多台阶,这栋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构造?” 半路上,很多人都在琢磨这个问题。当亲眼看到这栋老楼时,现场很多工作人员都有些惊讶。青年湖北里 7 号楼高六层,东西通透,没有电梯,一层是一排面朝东侧的底商,没有单元门,居民居住区域实际是从二层开始的。

从一层怎样上到二层呢?得经由楼南侧或者楼北侧一段露天的台阶才可以。从地面抬头向上看,台阶高高耸立,不仅老人望而却步,在场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,“确实太高了!” 沿着台阶缓步来到二层,再拐弯儿绕到楼的背面,可见一条长长的走廊,4 个单元门朝向西方,分布于走廊之上。

居民楼现产权单位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,这栋楼建设时,一层的底商是符合规划的,当时这里是东城区副食品公司的楼,很多人就在一层上班,同时也住在这栋楼里,“在那个年代,还有保持营业面积的规定呢。”

当初的便利放到现在,就变成了极大的不便。这一特殊设计将老人出行难的问题全面暴露出来。经过多年变迁,原产权单位不断合并重组,目前这栋楼的物业属于代管物业。“企业能力比较小,想解决老人出行难问题,确实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帮助。”

新建路社区党委书记陈雨告诉记者,这栋居民楼里 4 个单元共有 40 户居民,社区对于楼里老人的出行问题一直很关注,在类似的老旧小区、老居民楼里,像邹老爷子遇到的这种问题很普遍。社区工作人员遇到老人求助,也多次帮忙背老人下楼,但这也只能是权宜之计,还需要从根儿上解决问题。

联席会商

修无障碍坡道可行吗

邹老爷子在求助信中提到,希望可以把二层通往一层的 21 级台阶改建成无障碍坡道,方便轮椅上下。这个建议可行吗?现场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论证。

“我们不建议做这样的改造,可行性不大。” 东城区残联工作人员仔细查看现场情况后告诉记者,按照相关规定,高低差的总高度超过 1.2 米,就不适宜做这样的无障碍改造。这 21 级台阶加在一起,总高度明显超过了 2 米,如果改为坡道后,坡度过陡,无法保障安全,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轮椅推不上坡的新问题。另外,这段台阶是露天的,改成坡道后如遇雨雪天气,会变得特别湿滑,也有安全隐患。

“除非有办法把台阶变成缓坡。” 东城区残联工作人员说,根据安全要求,建设坡道还有 “1:8” 的要求,即:高度 1 米的坡道,长度至少应达到 8 米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青年湖北里 7 号楼临街,从楼里出来便是人行便道,楼前的道路原本不宽敞,基本没有延展坡道的空间。

“如果是临时解决老人的出行问题,除了坡道,其实也有其他办法。” 在进一步探讨中,东城区残联工作人员继续说,辅助爬楼的设备包括市民在地铁里常见的那种升降平台,此外,还有帮助残疾人上下楼的爬楼机。当然,这些设备能否使用,也要考虑成本问题、政策因素等,“比如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残疾人每年有 3 次免费使用爬楼机的政策,但邹老爷子不属于残疾人,还要看民政部门是否有类似的政策扶持。”

残联工作人员的一番分析,引起现场各方展开更加广泛的讨论 —— 从老人的一封信说到坡道;从一个老人出行难的问题聊到全楼老人的出行问题。有工作人员注意到,这栋老楼没有电梯,即使 “消化” 了从二层到一层的 21 级台阶,更多的老人还要面对楼道内的台阶。也有人提出,仅仅靠人背老人下楼,难以做到 24 小时随时到位,仍需要长效办法……

达成共识

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

中午 11 点,社区党委书记陈雨作为代表,向邹老爷子反馈了大家的初步共识 —— 短期目标是通过街道、社区、物业三方服务,帮助老人们解决临时出行难题;长期目标则要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,让居民们都能受益。

“我提出的问题,竟然受到这么多关注,我很感动。” 老人说。陈雨向老人解释,从现阶段来看,虽然修建无障碍坡道难度太大,但临时解决的办法是有的。青年湖北里 7 号楼周边共有 3 个值班岗,老人如有出行需要,可以随时联系社区,值班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搀扶他出行。如果需要乘坐轮椅出行,社区也会增派人手帮助他。同时,社区也会和街道民政科进一步讨论,在青年湖北里 7 号楼内增加扶手,方便更多老人出行。

东城区规自委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告诉记者,通过一上午的现场走访,根据他们的经验,如能将这栋老楼纳入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当中,再推进无障碍设施等工作就会容易得多,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难题。

东城区住建委工作人员补充道,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由居民提出,由属地街道发起,再由街道负责报送至区住建委。“我们有小区办,我马上帮他们做对接工作。” 本报记者 景一鸣

记者手记

到群众身边解决信访诉求

从一封信到一场协调会,从一位老人求助到为全楼老人的出行难题支招,记者在现场深切感受到,当各相关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合力时,解决问题的思路打开了,关注的角度也更广了,考虑解决方案绝不仅仅是就事论事,而是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,把各路问题考量周全,构成完整的解决方案。

记者还从市信访办了解到,疫情防控期间,全市信访部门通过开展联合会访、带案下访,主动到群众身边解决信访诉求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,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
八仙过海各显其能,既有临时措施,也有长远考量。一番讨论,几番思量;各领任务,互不推让。这样的工作方式,百姓看在眼里,感觉到这事有人管了,心里就是满满的暖意。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0/09/15 18:42:32